首页 > 东方新闻 > 集团新闻 > 正文

集团新闻

【eID之声】eID助力实现人员信息精确采集及隐私保护

发布时间:2020-08-05 来源:金联汇通 点击次数: 打印 作者: 字号:

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,不仅是一场医疗战,同样也是一场信息战。无论是人员信息的采集,还是人员信息的追溯,都成为这场疫情攻坚战中的重要环节。

人员信息采集战

目前,全国已经在公共场所采集人员信息和体温信息,以备未来发现潜在的受感染者,便于追溯人员交集之需。比如:交通部门建立了乘客信息卡的登记制度,方便大家在乘坐火车、飞机时进行登记;针对返乡人员的信息登记、活动监控同样也在全国各地展开。


人员信息追溯战

追溯可能被感染人员的过程,也是不断采集人和人交集信息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个人身份信息、个人联络信息、个人行为信息的不断被挖掘,也产生了一些问题。比如:部分返乡人员信息(包括身份证号码、电话号码、家庭住址等信息)在各种信息群中传播开来,个人信息遭受泄露,致使部分人员接到骚扰电话及诈骗信息等。

此次返乡人员信息泄露引发媒体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关注。今年《个人信息安全法》也有望进入我国人大立法程序。随着法律的出台和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不断建设,个人信息保护状况将会有很大改善。

针对上述问题,eID可以助力实现对人员信息的精确采集及其身份信息的隐私保护。eID是以国产自主密码技术为基础、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,采用空中开通或临柜面审的方式,依据对法定身份证件核验的结果,由“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”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,不仅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识别自然人主体,还能用于线下身份证明。

一、基于隐私保护的人员信息低成本、高精准采集。现场采集者只需要一个支持NFC的安卓手机,然后下载证件识读APP即可具备身份信息的采集能力。所采集到的身份信息是可用而不可见的,即身份信息经保护后上传至后台以便追溯之用,采集者不留存明文身份信息。目前在很多小区出入口、人员聚集场所都设立了人员身份信息和体温信息的采集点,但多是以纸张记录方式,记录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不理想。如果采用证件识读APP,可以提高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,并保护个人隐私。

二、人员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隐私保护。由于信息挖掘的需要,身份信息不断被传递和碰撞。通过对身份信息进行去标识化的转换,可以使身份信息在传递过程中“遮脸”保护,减少信息泄露的可能。这种转换方式符合国标要求,不影响其身份信息的可用性。

eID技术可以为社会提供更为安全的身份识别服务,避免身份信息被非法采集和利用。普及后的eID会成为新一代的数字身份服务基础设施,也会成为个人信息保护服务的基础设施。